5 月 16 日,来到天门市皂市镇泉堰村,放眼望去,好一幅美丽乡村风景画:笔直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远处,统一设计的漂亮小别墅坐落在水泥路两边,房前屋后绿意葱茏;几名村民在别墅门前拉家常,两个小孩在广场上的小汽车旁嬉闹。
天门市深入开展“清洁乡村”行动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美丽乡村。
截至 2018 年底,小板镇江台村、彭市镇胡咀村上榜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岳口镇保安桥村、皂市镇团山村等 6 个村入选湖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。
垃圾无害化,乡村干净了
每天早上 7 时,泉堰村保洁员魏六二都会准时起床,挨个清理村里的垃圾箱。他将垃圾收集、清扫、运到集并点,清运公司会将垃圾进行统一处理。
“过去多少年,农民都是将垃圾随地丢,用扫把往河里扫。”魏六二拿着扫帚感慨,他的工作量比以前小多了。
2009 年,村民们刚刚搬进漂亮的小楼房时,还保留着老习惯。“房前屋后、树根地头就是倒垃圾的地方。冬天还好,夏天温度一上来,苍蝇、蚊子就在垃圾上面打转转。”提起过去村里的垃圾堆放,村民张自长直摇头。尽管村干部一遍遍上门动员清理门前垃圾,但收效甚微。
村干部想出“狠招”,在村广播中,点名批评不讲卫生的村民。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广播中上了“黑名单”,村民们脸红了,主动清扫门前屋后。“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,可不能丢人。”
你追我赶,户户以当星级清洁户为荣。几年下来,家家门口终于整洁了。
从“污水靠蒸发,垃圾靠风刮”,到如今“污水有了家,垃圾有人拉”,乡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。小板镇江台村、黄潭镇新华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。每户配备一个厨余垃圾桶,每五户配备一组可回收、有毒有害及其他不可回收垃圾桶,每个自然塆有一个沤肥池,厨余垃圾统一入沤肥池处理,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员自行收集售卖,有毒有害垃圾统一回收到市临时存储点,其他垃圾入钩臂箱,每 200 户至 300 户聘请专职村庄巡检员。截至去年 11 月底,沤肥池收集易腐垃圾约 3 吨、收储点回收有毒有害垃圾 3 大桶约 20 公斤,按照积分奖励办法兑换积分 2.8 万分,兑换物品约 600 元。
【延伸】天门市制订了 2018—2020 年清洁农户“十户联创”活动实施方案及清洁农户五星级管理办法,即房前屋后扫干净、家什杂物码整齐、外墙立面保整洁、垃圾入桶无散落、筹资筹劳齐参与,以 10 个农户为一个创建单元,实行党员干部包示范户,示范户带一般户,户户争当清洁户,提升治理成效。2018 年,天门市 807 个村 130 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实现全覆盖。目前,全市 26 个乡镇中转站 32 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,配备农村保洁员 3477 人,保洁覆盖率为 100%。
拆掉违建,乡村变整洁
黄潭镇七屋岭村,是一个明朝初期就有的老村子,相传当时这里兵荒马乱,只有 7 户人家住在岗岭上,曾叫“七屋台”,后来人们在此兴起小集场,根据塆名和地势特点,取名为“七屋岭”。过去,七屋岭村的主干道七屋岭路有一个小集市,周边乡镇村都到此赶集。整条路被商贩挤占,违章建筑、违法占地比比皆是。你家往前近一寸,我家就要往前近一尺,好好的路变成了羊肠小道,连台汽车也过不去。
如此模样,乡村何以发展?
拆掉违建,修好道路,村民们嘴上都拥护。然而,真拆到了自家门口,谁也不愿干。
关键时候,村里的党员站了出来,率先拆掉自家门口的违章建筑。为了将路修好,54 名党员自发捐款 50 多万元。一位 80 多岁的老党员平时蹬三轮车卖菜,收入微薄。得知要修路,他毫不犹豫捐出 2000 元。党员带头,村民们一起努力,村里的主干路修好了、变宽了,大家心里也敞亮了。
环境变好,老乡也纷纷回来创业。2015 年,天门籍武汉企业家张三军成立三军菊花种植合作社,建有菊花种植大棚 165 亩,年产鲜切菊花 500 多万亩,种植 2000 多个品种的观赏菊花。一到每年九十月,菊花绽放,游客纷至沓来。周围的老百姓也纷纷吃起了“菊花饭”。
当前,村里按照“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以人为本、调整富民、文化特色”原则,计划打造“特色民居、知青岁月、云天花海”三个特色版块。
七屋岭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创办的知青农场,种植了大片桑葚和月季。今年五一小长假,新推出的旅游产品“月季迷宫”成为爆款。阵内分布有 9 条卧龙环道,总线路长 1.55 公里,不仅可以观赏到花色各异、姿态优美的藤本月季,更添了几分冒险的趣味性。日均游客量 1000 多。听说最近市里准备把农场旁的几条主干道提升一下,杨国雄高兴地说:“路好了,游客一定会更多!”
【延伸】天门市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,2018 年建成农村公路 300 公里,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5.4 万人,农村电网改造惠及 20 个乡镇、3 万户居民。大力推进特色镇村建设,岳口镇成功获批住建部第二批全国“特色小镇”,皂市镇上榜“2017 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”,汪场镇被授予“省级森林城镇”称号,麻洋镇入选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。
产业为基,乡村有奔头
美丽乡村促进了能人回乡、产业发展。
在泉堰村,湖北风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义兵 2017 年回乡创业。目前,公司累计投入 5000 万元,建有 2 万平方米的钢构调温育苗、观赏大棚,21 万平方米标准钢构大棚等,育有葡萄、梨、桃子、橘子、桑葚、火龙果、西瓜、甜瓜、圣女果等,都由省农科院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。“尽管投入大,但长出来的水果、蔬菜品质高,很受欢迎。”
在该公司承包 500 亩蔬菜基地上,种植各式各样的蔬菜。5 月 10 日上午,几位村民正在分装刚刚采摘下来的青椒,每天都有约 1000 斤青椒发往广州,由于品质好,每斤可以卖到 14 元。村民白美二仔细挑拣着青椒,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,每天都要从这拿 100 斤左右的青椒到附近的李长村菜市场售卖,“村民们都说我卖的青椒口味好,每天都卖完。”
以泉堰村为代表,天门市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蓬勃兴起,天海龙“农业+N”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民生示范工程,天海龙休闲产业园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,多宝沙滩文化旅游节、黄潭乡村文化节等相继成功举办。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 20 多家,其中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达 19 家,农家乐、渔家乐发展到 350 多家。
【延伸】天门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依靠科技、管理、市场,做好品种、品质、品牌文章,在调整结构、调强质量、调优特色上下功夫,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。一批放心菜园、精品果园、道地药园、生态茶园、休闲游园、有机稻园蓬勃发展,为乡村振兴提供内核动力。
产品推荐 | 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