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丽,蓝天也是幸福。近年来,湖北省将城乡垃圾治理作为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战役之一,成立全省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专项战役指挥部,部署实施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大生态工程。今年 3 月起,湖北开展“城市乡村全域扫、到边到角彻底扫、全民动手一起扫、持之以恒长期扫”,探索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的城乡垃圾全域综合治理新路径。
实施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后,由城管部门统筹起各方面环境卫生管理,避免了部门间的推诿扯皮,减少了管理盲点。
“走马岭街垃圾清运采取‘户集—村收—街转—区处理’的模式,配备了环卫保洁人员 423 人,其中村湾保洁 103 人、田间地头 28 人、港渠保洁 38 人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%。”走马岭街城管办副主任邵雪姣说。
湖北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,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,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从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,从多头管理向集中治理转变,从粗放式保洁向专业化管理转变。“打破城市管理不入乡村的格局,枝江市在湖北省率先成立城乡综合管理委员会,统筹负责城乡环境卫生管理。”宜昌枝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熊焰说,在城区,采取“居民分类、社区收集、公司转运、无害处理”模式;在农村,建立“户分类、组保洁、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市处理”机制,推行“一坑两桶三上门”分类模式。
在枝江,依托农户的沤肥坑,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,农村卫生保洁员、公路养护员、水利设施管护员定时上门清收垃圾,大大推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。枝江市董市镇党委书记易礼强介绍,通过“一坑两桶三上门”的垃圾分类模式,基本上减少了 20%生活垃圾。
据了解,自湖北开展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以来,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,整治堆体 870 万立方米,清理存量垃圾 7.8 万吨,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、污染环境问题。
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,既要管好城镇、村庄这些“面”和“点”,又要管住道路、水域、铁路沿线这些“线”,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全域治理格局。
作为牵头部门,湖北省住建厅会同交通部门,全面开展公路沿线环境整治,高标准创建 2000 公里美丽公路经济带;会同铁路部门,共拆除铁路沿线各类违章建筑 1730 余处,清理转运垃圾 4.2 万吨,种植防护林 2000 多万株,建成铁路沿线“绿色长廊”1943 公里;会同水利部门,共清除河湖水面、沿岸垃圾近 10 万吨。
“一把扫帚扫到底”,不仅是覆盖城乡全域的“扫到底”,也是建立长效机制,持之以恒的“扫到底”。
湖北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为推动城乡垃圾治理建章立制,久久为功,湖北制定出台了《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》《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运营管理规范》等标准规范,强化技术支撑;同时,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、运行与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,省级财政每年拿出 2 亿元专项资金,实行以奖代补。此外,还将城乡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责任目标考评体系。
产品推荐 | 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