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如何推行垃圾分类?
主要任务和措施
1. 推进源头减量
限制商品过度包装、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、从严实施“限塑令”、倡导“光盘行动“等措施,减少垃圾排放量。
2. 确定分类方式
湖北垃圾分类将全面推行“四分法”,根据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性和处置特点,以简便易行、群众容易接受为原则,湖北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为“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”,农村分类方式为“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易腐垃圾、其他垃圾”。
3. 完善分类体系
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系统;加快有害垃圾设置建设;探索“互联网+资源回收”模式,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系统“两网融合”;推进其他垃圾处理方式转型,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。
4. 加强法制保障
加快研究制定省级城乡生活治理的地方性法规,推动设区城市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立法。
5 年,湖北垃圾分类“三步走”
湖北省将在 5 年內
分三步落实方案
二、湖北垃圾分类目标
1、2020 年
武汉市、宜昌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;
襄阳市建成区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,至少有 2 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;
其它设区城市、直管市、神农架林区建成区实现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,至少有 1 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。
武汉市东西湖区、宜昌市夷陵区、鄂州市梁子湖区、仙桃市、京山市 5 个农村生活垃圾试点县(市、区)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;其他县市选择 1 个乡镇(街道)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。
2、2022 年
设区城市至少有 1 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,其他区至少有 1 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;
襄阳市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;
直管市、神农架林区建成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;
县市建成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实现全覆盖,至少有 1 个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,至少有 2 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,至少有 5 个行政村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。
全省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200 个,分类示范村 1000 个。
3、2025 年
设区城市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;
直管市、神农架林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 60%;
县市建成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 50%。
全省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500 个,分类示范村 2000 个。
湖北将以全程分类为目标
探索建立“不分类,不收运”的倒逼机制
避免分类投放后
出现“先分后混”“混装混运”
三、垃圾分类“四环节”
1、投放环节
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分为“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”,农村生活垃圾分为“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易腐垃圾、其他垃圾”的要求分类。
2、收集环节
合理设置环境友好的垃圾分类收集站点,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和容器标识;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规范,杜绝混装混运;公示收集时间、规范收集车型标识;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以及厨余垃圾(易腐垃圾)的收集(处理)单位(企业)应建立进出台账。探索建立“不分类,不收运”的倒逼机制,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,多次违规拒不整改,收运单位可以拒绝收运。
3、运输环节
各地建立和完善运输系统,严禁“先分后混”。按照区域内生活垃圾的产生量,合理确定分类收运频次、收运时间和运输路线,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,并喷涂统一规范的标识;规范有害垃圾中转运输,完善收集暂存点布局;完善可回收物收运系统,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。
4、处理环节
推进有害垃圾处置设施建设,强化有害垃圾全过程污染控制,属于危险废物的,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;探索“互联网+资源回收”模式,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系统“两网融合”;采取长期布局和过渡安排相结合、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,加快餐厨废弃物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,农村易腐垃圾就近进行生态堆肥处理;推进其他处理方式转型,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。
四、武汉 10 月或进行强制分类
武汉的垃圾分类
已经很近了!
五、垃圾分类指南
一般来说
社区的垃圾桶
主要为绿、灰、红、蓝 4 种颜色
这 4 种颜色分别代表回收不同的垃圾
绿色是厨余垃圾桶
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桶
红色的是回收危险废弃物垃圾桶
灰色的是其他类垃圾垃圾桶
简单来说
厨余垃圾丢进绿色桶
可回收物丢进蓝色桶
有害垃圾丢进红色桶
其他垃圾丢进灰色桶
产品推荐 | 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